收藏我们
首页 协会介绍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产业动态 自主创新 项目申报 会员中心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省市政策法规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2-2-15   浏览次数:59   来源:admin
 
  

冀工信节〔2012〕26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沧州市石油化工局,扩权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现将《河北省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河北省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工业系统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通过狠抓“双三十”单位及重点领域、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与工艺、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等举措,“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了38%,超额完成了工业节能25%的任务,为全面实现我省“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节能基础工作得到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重点企业均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节能减排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协调推进机制和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二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印发了《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单位GDP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推进全省工业节能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加大了考核问责工作力度。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工业增加值能耗显著降低。“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4.4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73吨标准煤,2006年-2010年分别下降5.59、7.10、14.33、9.54和8.88个百分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步提高,由2005年的66.0%提高到2010年的74.5%;主要产品单位能耗降幅明显。2007年-2010年,全省统计监控的重点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607.48千克标准煤下降到585.45千克标准煤,水泥综合能耗由每吨106.02千克标准煤下降到99.54千克标准煤,平板玻璃综合能耗由每重量箱20.61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5.79千克标准煤,合成氨综合能耗由每吨1551.93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316.94千克标准煤,离子膜烧碱(30%)综合能耗由每吨346.27千克标准煤下降到325.04千克标准煤。
   

(三)结构性节能取得较大进展。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明显,共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炼铁3696万吨、炼钢1888万吨、玻璃5622万重量箱、水泥6139万吨、焦化796万吨、造纸205万吨、酒精15万吨、印染3亿米、制革650万标张;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降低,由2005年的53.6%下降至2010年的49.2%;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7和5.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1.3和4.9个百分点。
   

(四)重点领域节能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省“双三十”单位累计关停落后产能项目369个,实施710项重点节能工程,累计实现节能量1506万吨标准煤;114家“国家千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1160.3万吨标准煤,完成节能目标的145.1%;“双百”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1603.8万吨标准煤,完成节能目标的153.3%。
   

(五)节能技术应用步伐加快。钢铁行业TRT发电、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高效球磨机,煤炭行业地源热泵、低浓度瓦斯发电,合成氨行业综合节能技改,氯碱行业离子膜改造,炼油乙烯行业裂解炉空气预热等节能降耗技术,以及高效电机、风机、水泵、锅炉等节能设备得到推广应用。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基础建设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耗能行业仍保持较大发展空间,工业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受能源保障能力、环境制约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强力推进,既对工业节能降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有力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十一五”期间,虽然河北省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加大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形势相当严峻。一是能源消耗总量大。我省能源消费总量居全国第2位,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随着国家实行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及全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二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2010年,全省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8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3倍。三是结构节能压力大。我省重化工产业特征仍十分突出,2010年我省三产比重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为9.8%,钢铁、石化等6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0%左右,高耗能行业仍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结构节能任重道远。四是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节能协议等节能新机制还没有广泛推行,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节能服务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服务能力不能满足节能发展的需求。五是节能降耗难度加大。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对投资少、见效快的措施已经发挥作用,受技术和投入的双重制约,进一步拓展节能空间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呈现“边际递减”态势。
   

工业是能源消耗和节能减排的主要领域,实现工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挖掘工业节能潜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业能耗。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把节能降耗作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和要求,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深化能效对标达标,坚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全省工业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能源节约与工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通过加强工业用能管理,推动低碳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实现节约能源与工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良性互动。
   

2.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政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挖掘节能降耗的市场效益,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动的长效机制。
   

3. 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动相结合的原则。以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为重点,通过试点示范,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工作全面开展。
   

四、节能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2%以上。
   

主要耗能产品节能目标。全省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大幅下降。其中,吨钢、水泥、平板玻璃、大型合成氨、烧碱综合能耗(离子膜法30%碱)等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指标分别降至570千克标准煤/吨、92千克标准煤/吨、14千克标准煤/重量箱、1280千克标准煤/吨和295千克标准煤/吨。
   

五、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等七大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工业企业科学用能、系统节能,降低单位工业产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钢铁行业
   

强化工序节能,全面推行能源梯级利用,大力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重点发展干熄焦、焦化煤调湿、烧结余热利用、高炉干式TRT、高温钢渣铁渣显热回收利用、转炉负能炼钢等技术,支持建设现代化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基地,大力推进废钢铁资源分类分级高效循环利用。
   

到2015年,重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率达到85%以上,TRT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煤调湿、高温钢渣铁渣显热回收等技术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5%、50%、40%和50%,工业副产煤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8%以上。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570千克标准煤,焦炭综合能耗下降到111千克标准煤。
   

(二)石油化工行业
   

炼油乙烯行业重点推广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能源梯级利用等技术。合成氨行业鼓励采用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综合节能改造等技术。氯碱行业重点推广“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低汞触媒技术、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等。盐行业推广三相流分效预热防结垢节能技术。支持煤化工向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发展,盐化工向氯碱-TDI-PVC及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精细化工向涂料、染料、橡胶制品及医药中间体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到2015年,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合成氨综合节能改造技术、低汞触媒、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推广率分别达到70%、80%、90%和80%;提高化工行业精细化率,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达到50%。吨原油加工能耗降低到90千克标准煤以下,吨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到1280千克标准煤,30%离子膜烧碱综合能耗下降到295千克标准煤/吨,45%离子膜烧碱综合能耗下降到415千克标准煤/吨。
   

(三)建材行业
   

水泥行业积极推广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设备节能改造、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利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及回转窑无害化处理工业可燃废弃物、生活垃圾及污泥技术和装备。平板玻璃行业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全氧富氧燃烧技术、LOW-E节能玻璃技术,发展玻璃熔窑中低温余热利用及发电。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推广陶瓷干法制粉、一次烧成、窑炉的余热利用、压釉一体化和自动控制等技术。
   

到2015年,水泥粉末系统节能改造率为70%以上,水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玻璃行业富氧燃烧技术比率分别达到70%、50%以上。吨水泥综合能耗达到92千克标准煤,每重量箱玻璃综合能耗达到14千克标准煤。
   

(四)轻工行业
   造纸行业提高废纸浆在造纸原料中的比例,推广锅炉节能改造和厌氧处理废水沼气发电技术。饮料制造行业推广低压动态煮沸、煮沸锅二次蒸汽回收、浓醪发酵等技术。日用玻璃制品推广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提高碎玻璃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日用陶瓷制品提升关键设备自动化、连续化运行能力和工艺创新,促进陶瓷加工、成型、干燥、烧成等重点工序能效水平提升。
   

到2015年,废纸制浆比重达到65%,低压动态煮沸、煮沸锅二次蒸汽回收、浓醪发酵应用率达到50%,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达到65%以上。脱墨制浆、日用玻璃、日用陶瓷综合能耗均不超过390千克标准煤/吨、380千克标准煤/吨、1110千克标准煤/吨。
   

(五)纺织行业
   

重点推广染整高效前处理工艺、少水印染加工技术、印染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节能集热、高温高压气流染色、卷染机智能化全自动控制、差别化直纺等技术。
   

到2015年,染整高效前处理工艺、少水印染加工技术、印染在线检测与控制系统应用率分别达到50%、40%和40%,节能集热、高温高压气流染色、卷染机智能化全自动控制应用率分别达到60%、80%和50%。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降至2114千克标准煤,吨粘胶纤维综合能耗(长丝)降至4477千克标准煤,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降至339千克标准煤,万米布混合数综合能耗降至1672千克标准煤。
   

(六)装备制造行业
   

铸造、锻造重点推广感应电炉熔化、中频炉双联熔化技术,冷锻设备、电液锻锤替代蒸汽锤、模拟仿真等技术(工艺)。冲压重点推广冲压模拟、冲压现代化模具开发制造等技术。热处理重点推广陶瓷纤维代替耐火砖材料、钢材轧制后的控制冷却等技术。推进陶瓷纤维代替耐火砖材料的应用。
   

到2015年,模拟仿真等技术、冲压数控、控制冷却技术应用分别达到50%、50%和40%。铸件综合能耗不超过500千克标准煤/吨合格铸件,2级以上能效电机应用比例达到80%。
   

(七)医药行业
   

发展原料药材的高效单元提取分离技术,推广两步酶法替代化学裂解法、甲醇回收工艺和盐析工艺、能源梯级利用、冷却水循环利用技术,推广药品生产、包装、连线码垛、出库的全过程自动化技术,推进制药废水污染防治高效低耗处理成套技术。
   

到2015年,两步酶法替代化学裂解法、甲醇回收工艺和盐析工艺、冷却水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分别达到50%、50%和70%,全过程自动化控制达到50%以上。青霉素工业盐综合能耗不超过6.0千克标准煤/十亿只,大输液综合能耗不超过530千克标准煤/万瓶,维C综合能耗不超过2.68吨标准煤/吨。
   

六、重点工程
   

围绕对全省节能降耗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主要环节和重大问题,着力实施工业节能“八大重点工程”,力争突破制约我省工业节能的主要瓶颈。
   

(一)节能增效技改工程
   

推进500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充分发挥各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广能源梯级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量1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二)淘汰落后产能工程
   

严格按照国家下达计划淘汰落后产能,以钢铁、水泥、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钢铁工业逐步淘汰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碳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捣固焦炉3.8米)、63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和精炼电炉。水泥行业淘汰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除外)、直径3.0米及以下的水泥机械化立窑和球磨机。轻工行业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非木浆生产线和年产5.1万吨以下化学木浆生产线、年产3万吨以下酒精和味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等落后生产工艺及装备。
   

(三)“双三十”节能示范工程
   

巩固深化老“双三十”单位节能成效,严防能耗反弹,抓好新“双三十”单位节能降耗,在沙河市、武安市、峰峰矿区、永年县、任丘市、怀来县等产业聚集度高的“双三十”县(市)区抓好平板玻璃、钢铁、煤炭、标准件、石油化工、葡萄酒产业的园区节能,探索园区能源管理中心等新的节能服务模式。在“双三十”企业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示范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扩大和强化节能减排的引领带动作用。到2015年,“双三十”重点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5%以上,“双三十”重点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明显下降。
   

(四)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推进在线仿真技术用于重点行业节能,在经营管理、生产装备、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和能耗监测等方面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热电冷联产,鼓励利用多能源互补和能量协同转换的技术应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施“绿色能源”计划,重点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50家重点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五)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重点在建材、冶金、轻工、化工行业加大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鼓励采用新型高效锅炉房系统更新、替代低效锅炉,采用在线运行监测、等离子点火、锅炉水处理防腐阻垢、旋风流渣式燃烧、型煤燃烧、分层燃烧、灰色预测模糊控制等技术因地制宜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支持热电联产企业开展煤拔头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推进冀中能源集团锅炉系统节能改造、保定立中集团熔炼炉改造、迎新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窑炉改造、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碳素窑炉节能技改工程。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运行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5%和2%。
   

(六)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重点在钢铁、建材、石化行业加大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实施干法熄焦、炉顶压差发电、烧结余热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新型干法线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玻璃熔窑余热发电、炭黑余热利用工程。重点推进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余热余能综合利用工程、河北前进钢铁集团烧结余热及炼钢饱和蒸汽发电工程、唐山三友集团节能综合技改项目、冀东水泥集团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河北峰煤焦化有限公司余热余压发电等工程。到2015年,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150万千瓦。
   

(七)中小企业节能促进工程
   

推广重点节能降耗技术,加强中小企业节能管理。以推进工业聚集区为契机,探索实行园区(聚集区)集中供热、供电、制冷等能源集中供应模式,通过区域热电(冷)联产及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等公共设施共享,提高中小企业能源运输、分配和使用效率,较大幅度降低单个企业能耗和环保成本。鼓励节能服务机构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节能项目融资担保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服务,较大幅度提升中小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的中小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左右。
   

(八)节能产业培育工程
   

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装备、高效机电设备和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高效锅炉(窑炉)、节能电机、高效风机(水泵)、节电节水器具、节能照明产品,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100家节能技术装备企业。大力培育节能服务产业,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和投资模式,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服务,重点支持河北建投国融能源服务、新奥能源咨询、河北森蔚电气科技、河北金工联创、河北华通创新科技等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支持和推动钢铁、建材、石化等行业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发展节能技术和节能服务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业节能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河北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体系。严把能耗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对没有能耗增量来源的工业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进一步加强能耗限额标准管理工作,加强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能耗预测预警分析,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能耗监测体系。研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完善工业节能降耗的激励和约束政策。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结合我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入手,抓重点、抓示范,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节能、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地方财政资金,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滚动实施100个节能减排增效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支持和鼓励企业、产业聚集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服务模式。研究支持工业节水、中小企业节能降耗等政策意见,组织开展工业节能、节水等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投融资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业节能投融资机制。
   

(三)强化目标责任和能效对标
   

按年度分解下达各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指标,加强工作调度和统计分析,建立健全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加强企业节能管理和工作指导,深化企业能效对标,完善标杆指标体系,定期发布高耗能行业先进标杆值。以提高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为重点,推进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充分挖掘企业在能源梯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管理节能等方面的潜力,树立一批节能降耗标杆企业。
   

(四)加强企业用能管理
   

定期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每年组织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专项节能监察,对能耗限额标准达不到国家、省能耗限额标准及仍在生产使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列入淘汰计划。鼓励企业自愿开展能源审计,推行企业自愿节能协议,依法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强制能源审计。对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绩效评价制度,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配备满足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五)加快技术研发体系建设
   

依托我省现有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体系,鼓励重点针对我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节能环保装备的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产业化中的瓶颈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推进生态设计入手,优化工艺路线,实现工业行业的系统优化节能。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制造企业。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我省节能环保技术的高起点快速发展。
   

(六)加强工作组织协调
   

加强全省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本地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负总责,建立政府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清洁生产中心、节能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及节能与综合利用专家的作用,为指导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各级要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企业主动节能意识,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工业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信息来源:河北省工信厅网站)

【关闭窗口】
访问量:
地址: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1418室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7897208 邮箱:hbhia2005@163.com
版权所有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协会 冀ICP备06024564号-2  技术支持 石家庄亿治软件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2289号